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达州中院召开全市法院2020年环境资源审判及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0-12-03 17:10:45 打印 字号: | |

122日,达州中院召开全市法院2020年环境资源审判及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全市两级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开展情况,并发布5件典型案例。国际在线、新浪网、网易新闻、封面新闻、四川法治报、达州日报、达州晚报、达州电视台等十余家新闻媒体参加会议。 

近年来,达州法院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新时代环境资源司法保护的新使命和新任务,在建立健全环境资源司法保护联动机制上狠下功夫,充分发挥合力司法保护环境资源作用,为推进万达开川渝统筹示范区和幸福美丽达州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健全联席会议机制 合力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 

达州中院强力推行环境资源审判联席会议制度,会商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等12个部门会签印发了《关于建立环境资源审判联席会议的意见》,并组织召开了达州市环境资源污染防治保护联席会议。

议定联席会议两项工作机制:一是落实行政执法和司法信息相互通报制度。成员单位根据职能建立大气污染(扬尘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污染防治方面行政执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信息台账。二是落实重大事件无缝衔接制度。加强重大生态环境污染破坏事件的信访处理、执法处理、司法处理的及时沟通联系、加大程序衔接、提前介入、协调联处及建议通报力度,整合资源增强环境资源污染防治保护的合力。会议还就环境资源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行政执行与司法的衔接、环境资源生态修复、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和开展万达开统筹发展环境资源污染防治保护协调机制等4个具体工作议题议定了10条意见,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环境污染防治保护在信访、行政执法、司法方面的信息共享、程序衔接、资源整合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合力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强三地深度合作 推进万达开川渝统筹示范区建设 

达州中院站在全力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的高度,加大万达开三地环境资源司法保护的深度合作力度,与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共商会签了《环境资源审判协作协议》,实地调研学习了万州区法院大周人民法庭环境资源审判助力长江岸边生态建设、开州区法院汉丰湖人民法庭环境资源审判助力汉丰湖公园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和作法。同时,就三地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经验进行了深层次交流,建立健全重大环境资源案件审判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审判经验互学借鉴机制、典型案例互荐发布机制,探索跨区域合作的新模式、新特点,提升环境资源案件审判水平,加大长江中上游生态环境保护,为建设万达开成渝统筹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 

扎实开展专项审判 筑牢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 

达州中院会商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印发了《关于建立环境资源重大刑事案件提级管辖工作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对符合《提级管辖意见》规定的属于提级管辖案件范围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重大刑事案件,经市人民检察院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协商一致,认为必要的,可以提级管辖,由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市公安局认为有必要的,可以直接提级侦办,并向市人民检察院移送起诉。对于提级管辖的案件,由市人民检察院商请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做出改变管辖的决定。进一步加强全市两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的沟通配合,保障法律的统一实施,提高环境资源审判的公信力。

今年来,全市两级法院扎实开展环境资源专项审判活动,审理破坏生态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刑事犯罪案件102件,依法严惩破坏生态资源污染环境的犯罪分子。审理环境资源诉讼行政案件29件,审查环境资源行政处罚行政非诉执行案件78件,支持和督促行政机关依法查处破坏生态资源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审理环境资源民事公益诉讼案件23件,促进生态环境修复改善和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其中,全市法院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精神和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全面禁捕“十年禁渔”的工作要求,审理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案件68件,通过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既运用刑罚依法严惩非法捕捞犯罪分子,又判决犯罪分子对环境资源破通过“增殖放流”进行生态修复,增强广大群众合法捕捞意识,有效遏制长江流域非法捕捞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河道水资源生态平衡。 

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提升全社会环保法治意识 

全市两级法院积极开展环境资源案件就地巡回审判,实行重大案件庭审直播和点播,用鲜活的案件普及环境法治知识。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并集中向社会公布失火、滥伐林木、非法捕捞水产品等破坏林业生态资源、渔业生态资源、水生态资源犯罪入刑的典型案例,扩大司法裁判效果。创新宣传方式,依托传统和现代传媒,及时宣传环资司法保护成果,提升环境资源司法影响力,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送入千家万户,提升全社会环保法治意识,引导公民有序参与环境资源司法保护。

 
责任编辑:政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