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6人服务10万人 大巴山深处的这个法庭获得全国法院先进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2-01-06 18:50:35 打印 字号: | |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决定,授予197个“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称号,四川省万源市人民法院白沙人民法庭在列。在此之前的2020年9月,该法庭曾被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社厅评为四川省法院系统“先进集体”;2021年7月,被四川省委政法委、省人社厅授予“四川政法先锋”荣誉。

这个地处大巴山深处的法庭成立于1993年,现由陈磊任庭长,共有1名员额法官、3名法官助理、聘用制书记员1名、聘用制法警1名。全法庭只有6人,却服务着万源市白沙镇、八台镇、沙滩镇、石塘镇等乡镇共计10万余人。

在“小”字上做文章

把法庭装进车里解纠纷

2017年至2021年6月,收案1094件,结案1066件,结案率97.09%。这组数据,让白沙人民法庭全体工作人员引以为傲。数据的背后,是法庭不断创新审判方式所作出的努力。

把法庭“装”进车里,在车上审理案件,是白沙人民法庭的一个成功探索。针对山高路远的特殊地理环境,法庭经常会开着这台“装”着法庭的车,深入辖区各个村落院坝中办案。这台巡回办案车集立案、庭审、宣传、咨询等功能于一体,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智能“袖珍法庭”——用这种方式,法庭近两年来快速、及时解决了当地群众各类纠纷80余件。

设置在车内的巡回法庭

“没想到能通过手机就达成调解协议。”这是白沙镇一位群众成功调解离婚案件后发出的感慨。一年前,为成功调解这起双方当事人长期在外、不方便到庭参加诉讼的离婚案件,法庭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确定了通过微信建群,用“视频+文字”的方式在线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一桩扯皮多年的离婚官司划上句号。借助微信办案,如今已成为该法庭的工作方式之一。

近年来,白沙人民法庭优化调解、开庭、送达等诉讼程序,高效解决问题的同时,直接为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累计达15万元,真正做到了便民、利民。

在“快”字上下功夫

提升效率助力绿色发展

2017年初,万源市人民法院投资近20万元,打造了万源市人民法院八台山风景区旅游环保巡回法庭,负责处理辖区内涉旅游、生态环境资源的刑事、民商事、行政及非诉讼行政审查案件,旨在通过法律武器,维护好一方生态发展。

八台山风景区旅游环保巡回法庭成立后,建立了“快立、快审、快结、快执”的“四快”工作机制,有效提升了该类案件审判效率。当辖区发生旅游纠纷、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等类型案件时,可第一时间在辖区内景区巡回法庭和司法便民工作室进行处理,通过其建立快捷反应机制迅速做到“就地立案、就地调解、就地裁决、就地执行”,进而化解纠纷。

调解群众纠纷

针对景区游客流动性大,驻留时间短的特点,景区巡回法庭配备了必要的信息化办公办案设备。当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只需一次性的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留下手机号、QQ、微信、电邮等联系方式,景区旅游巡回法庭即可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完成远程视频调解、开庭、送达等诉讼程序,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此外,法庭还加强部门联动,制定了《万源市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沟通协调机制》,定期与环保、旅游、公安等相关部门召开工作联席会议,对阶段性的案情动态进行通报,共同研究和总结涉旅游、环保案件审判、调处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统一裁判尺度和执法标准,并建立涉旅游、环保案件信息共享机制,拓宽司法服务渠道,为推动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在“多”字上做加法

推进阳光司法延伸服务

为推进阳光司法,白沙人民法庭建立了全监督、全透明、全公开的“阳光”人民法庭。每年定期开展“法庭开放日”活动,从立案、审判到执行,全程接受监督。除依法不能公开审理的案件外,其余所有案件全部公开审判、公开宣判,做到普通程序案件人民陪审员参审率达100%,实现庭审活动100%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全部案件内网同步录入、裁判文书100%依法公开上网。

近年来,白沙人民法庭大力推进巡回审判,设立巡回办案点7个,社区法庭、村社法庭8个,聘请司法便民联络员6名。为方便当事人立案,白沙人民法庭推行一站式巡回诉讼服务,所有立案手续仅需10分钟便能在巡回办案点办理完结,坚持做到司法便民、利民“零距离”、“零时差”,成功构建起“多层次”诉讼服务网络。

开展普法宣传收集群众意见

该法庭还努力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结合自身实际和案件特点把调解工作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全过程,注重从释法明理、判后释疑,引导当事人互谅互让,做到案结事了。同时畅通“多渠道”诉求表达平台,通过案后回访、发放廉政监督卡、便民联系卡等方式,广泛听取当事人意见,深入把握群众诉求,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实现了干警无违纪、案件无差错、当事人无信访的“三无”目标。

来源:封面新闻


 
责任编辑:政治部